不锈钢部分特性介绍
不锈钢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主要还是由于其自身特性强悍,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其中重要的特性就是耐腐蚀性能,除此之外还特有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蠕变强度、高温强度、低温强度等)、物理性能(密度、比热容、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电阻率、磁导率、弹性系数等)、加工工艺性能(成形性能、焊接性能、切削性能等)和金相组织(相组成、组织结构等)。以上这些性能形成一个整体才构成不锈钢的特性,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下部分性能。
强度
不锈钢强度是由各种因素确定的,不过关键的还是钢体中添加的不同化学因素,即合金元素。不同类型的不锈钢正是因为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强度不一样。
其中马氏体不锈钢拥有经过淬火实现硬化的特性,所以能通过选牌号和热处理条件来获得较大范围的不同的力学性能。基是铁-铬-碳系不锈钢,能够划分成为马氏体铬系不锈钢和马氏体铬镍系不锈钢。
马氏体铬系不锈钢在淬火-回火条件下,提高铬的含量会导致铁素体含量增加,所以会降低硬度和抗拉强度。低碳马氏体铬不锈钢在退火条件下,当铬含量增加时硬度会有增强,并且延伸率也会有所降低。在铬含量一定的条件下,碳含量的增加会使不锈钢材料在淬火后的硬度也随之增加,而塑性降低。加入钼元素是要增加不锈钢材料的强度、硬度及二次硬化效果。在进行低温淬火后,钼的添加效果也非常明显。
在马氏体铬镍系不锈钢中,拥有一定量的镍元素可降低不锈钢中的δ铁素体含量,使硬度值大化。
接下来说下铁素体不锈钢,数据显示,当铬含量低于25%时铁素体组织会抑制马氏体组织的形成,所以随铬含量的增加该不锈钢材料的强度会降低,而高于25%时因为固溶强化作用,会小幅提高强度。增加钼含量会使金属更易得到铁素体组织,会推进α 相、б相和x相的析出,并经固溶强化后增加其强度。不过也会增强金属的缺口敏感性,从而降低韧性。钼元素增强铁素体型不锈钢强度的作用要高于铬的作用。
再来说下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中增加碳含量后,由于其固溶强化作用使强度获得增强。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是以铬、镍为基础加入钼、钨、铌和钛等元素。因为不锈钢组织是面心立方结构,所以在高温下有高的强度和蠕变强度。还因为线膨胀系数大,所以抗疲劳强度要比铁素体型不锈钢更差。
另外有关双相不锈钢,铬含量大概是25%的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主要表现为在α+r双相区内镍含量增加时r相也增加。当不锈钢材料中的铬含量是5%时,其屈服强度达到高值,当镍含量是10%时,不锈钢材料的强度达到大值。
蠕变强度
因为外力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导致不锈钢材料形成变形的现象叫做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尤其是在高温、载荷越大则发生蠕变的速度越快;在一定载荷下,温度越高和时间越长产生蠕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相反的是,温度越低蠕变速度就越慢,在低到某个温度时蠕变就不会发生了。这种低温度依不锈钢材质而异,通常来说铁在330℃左右,而不锈钢则因己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了强化,所以该温度是550℃以上。
疲劳强度
高温疲劳是指不锈钢材料在高温下因为周期性反复变化着的应力的作用而形成损伤到断裂的过程。对材料研究结果表示,在一个高温下,10的8次幂次高温疲劳强度是这种温度下高温抗拉强度的1/2。
热疲劳是指在进行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当温度产生变化和受到来自外部的约束力时,在材料的内部相应于其本身的膨胀和收缩变形生成应力,并使不锈钢材料受到损伤。当快速地反复加热和冷却时它的应力就具有冲击性,所生成的应力和通常情况相比更大,此时有的材料呈脆性破坏。这种现象被叫做絷冲击。热疲劳和热冲击是是一种相似的现象,不过前者主要伴随大的塑性应变,而后者的破坏一般是脆性破坏。
不锈钢成分和热处理条件对高温疲劳强度的影响比较直接。尤其是当碳含量增加时其高温疲劳强度有提高,固溶热处理温度也有的影响。通常来讲铁素体不锈钢的热疲劳性能非常好。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高硅的并且高温下拥有较好的延伸性的型号都有着较好的热疲劳性能。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304不锈钢材料出现生锈的原因
- 不锈钢板热处理退火和回火的差异
- 现代钢铁的制造工艺介绍
- 热处理消除奥氏体不锈钢应力
- 不锈钢管隔热屏障耐腐蚀应用
- 不锈钢管隔热屏障耐腐蚀应用
- 建筑应用中选择不锈钢材料时应考虑哪些条件
- 409耐热铁素体不锈钢的性能比较
- 不锈钢管在进行冷轧或冷拔时产生缺陷的预防措施
- 316L不锈钢反冲洗管道发生点蚀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办法